共富路上看变化 乡村振兴谱新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赴苍南、龙港开展暑期社会调研活动

2022/07/15 (2488)

    7月4日至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赴苍南、龙港开展“共富路上看变化 乡村振兴谱新篇”主题暑期社会调研活动,先后走访了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及革命战争时期老区桥墩镇南山头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之一的马站镇中魁村、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及首个“镇改市”龙港市、“世界矾都·休闲观光”乡村振兴示范带矾山镇福德湾古村及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霞关镇南坪村等地。


共建实践基地,构建大思政格局

    调研全程,教师们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认真聆听村支书讲述如何带领村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未来乡村建设的发展规划。南山头村的茶园、栀子花和养殖经济,逐渐形成融合农产品加工和红色旅游观光的绿色产业链,农户因此实现创收致富;中魁村的四季柚产业,依托自身发展规划及特色农旅产品,打造“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矾山镇福德湾古村的非“矾”经济转型,体现了“矾”文化的独特魅力;南坪村的滨海绿色经济浙南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打造,推动美丽乡村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使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在改善农民生活、农村环境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发展的重大变化,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从未远去。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产业的带动、村民的不断努力,新时代的乡村向世人绽放出自己的美丽。

    为了积极宣传、普及民法典知识,提高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教师们深入南山头村和中魁村,与村民悉心交谈,解答如何防诈骗及相关法律问题,并通过发放普法宣传单引导村民通过法律方式维护合法权益。普法活动受到村委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还与桥墩镇南山头村、马站镇中魁村、霞关镇南坪村正式建立“党建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马站镇中魁村、矾山镇福德湾古村正式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通过建立基地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有利于推动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激发更加广泛的育人活力。


感悟信仰力量,赘续红色血脉

    桥墩镇南山头村于1986年被批准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区村,有着“苍南井冈山”的美誉。在红色讲解员的引领下,教师们参观了红色广场、红军挺进师在五岱山活动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五岱山纪念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旧址等红色遗迹。瞻仰“红军挺进师在五岱山活动”纪念碑、学习先烈英勇事迹,教师们通过重走红色路线、聆听先辈故事、接受红色洗礼,感受烽火岁月里的烈士豪情,进一步激发争创新辉煌的豪迈志气。

    霞关镇南坪村既是传统革命老区,也是浙南地区农民武装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张培农的故乡,经受过艰苦岁月的严峻考验,经历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被称为浙南“小延安”。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教师们参观了南坪革命烈士纪念馆、霞关红色印迹馆、抗日旧址及张培农故居等,通过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和丰富翔实的史料,了解了张培农等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经历,深切感悟革命先烈当年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深刻了解共产党人在苍南大地上作出的英勇贡献。教师们还参观了清廉村居建设成果,了解了南坪村清廉文化的渊源人物张琴及其感人故事,上了一堂充满热血、清廉为人的生动教育课,受益匪浅。

    为其五天的调研活动,教师们围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将课堂延伸到红色故土,将理论学习深化为实地体验、互动感召,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六要”要求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实践认知和守好红色根脉的担当。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通过参观学习与讨论交流,既有理论提升又有实践体悟,深刻认识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将学习成果与思政课堂教学、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结合起来,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当好革命精神的忠实守护者、坚定传承者和自觉践行者。

    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华忠表示:“此次调研活动切实强化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大家在行走中感悟革命历史,在共鸣中传承红色基因,真切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和党性的光辉,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院院长李洁介绍,本次调研活动开拓了思政课教师的视野、丰富了实践教学体验、积累了思政课教学鲜活的素材,大家在实践中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异成果,进一步提升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学院将进一步鼓励大家将调研感悟转化为工作动力,与教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